
賴英澤,《稻香疾馳~臺東線瑞源北》,油彩,72.5 × 60.5 cm,2017。圖檔提供:火車頭顏坊
在澄亮稻穗和青山白雲之間,冒著濃煙迎面而來的一列蒸汽火車,無疑是這幅風景畫作中最醒目之處,霎時彷彿重返那以蒸汽為動力的古早以前,就在眼前瞬間展開。
2017年,藝術家賴英澤完成《稻香疾馳〜臺東線瑞源北》,畫中的蒸汽火車是仲夏寶島號活動期間,限時行駛在東部鐵道的臺鐵CT273號蒸汽機車。火車與鐵道是賴英澤創作的母題之一,原來他幼時住在臺北車站後站一帶(現今太原路、南京東路交叉口一區),當時鐵道仍未地下化,這裡正是臺鐵淡水線行經之處,在他眼中,經常冒煙的火車宛若有生命的活物,於是,「看火車」成了他喜愛的活動,在日後的創作中,火車也成為他持續關注的對象。
若我們略微追溯藝術史,作為工業革命的代表之一,蒸汽火車和鐵道、車站也是印象派畫家作品題材,賴英澤提到,因當時便於攜帶的管狀顏料已出現,印象派畫家可以搭火車到外地旅行寫生更如實地呈現光影,作畫活動因此不再受限於畫室。時至今日,即使拍攝或錄影等方式已極為便利,對藝術家來說,現場觀察仍難以取代。賴英澤形容,相對於攝影,繪畫呈現的,是「一段時間的觀察。」在《稻香疾馳》裡,他就必須在現場觀察色調,才能於作畫時表現貼近六、七月之交,第一期稻作結穗時充滿生命力的亮黃飽滿色澤。
賴英澤清楚記得,取景時約上午10點半,白雲正慢慢聚集,陽光穿越雲層,投射在畫作主題後方的都蘭山上,我們因而看到,山色隨著光線,顯出明暗更迭;作為前景的稻穗,在東海岸山脈正值逆光的環境中,恰有一塊雲影縫隙透出鮮豔色調。隨時間堆疊的微細變化,在現場才能全然感受,除了蒸氣火車和花東縱谷田園共構的奇妙風景,《稻香疾馳》提示我們的,正是拜訪現地難以取代的魅力。
賴英澤 畢業於復興商工美工科、文化大學美術系,作品風格明亮自然、樸實近人。鍾情捕捉台灣鐵道的美麗風情,而喜旅行各地,足跡遍布全台。作品典藏於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、順益原住民博物館、聯邦文教基金會、福井鐵道文物館等處。